人生最大的投資 就是讓佛法永續 ──〈甘露道期刊〉創刊有感
- 取得連結
- X
- 以電子郵件傳送
- 其他應用程式
作者:
甘露道
-
人生最大的投資 就是讓佛法永續 ──〈甘露道期刊〉創刊有感
〈甘露道期刊〉的內容是 扼要、重要的佛法
在講課之前,我想先介紹甘露道出版社新發行的期刊 ―― 甘露道,想必大家都已經拿到。
〈甘露道期刊〉的內容都是一些扼要、重要的佛法,主要是想提供給有緣的人,可以有機會來認識、理解和應用。
而目的,不外是協助大家知道世間有佛法、有佛道,而要發心成佛;對有情來說,成佛是終極目標,只要還未成佛,就永遠有更上一層、可以再提昇的空間。
而〈甘露道期刊〉是整理我六年多以前(2009.9.19)開始在法光講述的「根本佛教講座」的內容。課程的教材就是〈阿含要略〉,再以我編輯的講義來補充,而且是特別仔細講解的一次。
以前,〈阿含要略〉一個學年度就講完了,而現在(2015. 11.7 ) 在法光,也才講到心學而已,所以講得比較仔細。
可是仔細不是因為囉嗦,而是隨著學佛成長,我對佛法有比以前更廣泛、深入的了解和體會。而我只是盡量把有用的佛法,藉著這一次講課的機會,從我腦中搬出來、說出來,然後記錄下來。
我的作法就是以佛教徒的立場,而不是學者的立場,把最實用的佛法傳播出去、傳承下去。因為有用的佛法才能廣播,才能傳之久遠。
你們拿到的是第一期,內容主要是摘錄自該講座第一天的課程。而在第一節課,也就是在講解「阿含簡介」以前,我特別先把佛法的重點扼要地介紹給同學們。此外,也將我計畫、編排課程的用意,分享給同學們。
主要是希望有機會來上課的人,可以更有效地配合我的用心來學習。這樣師-生互動的結果,相信在聞-思-修-證上,都可以讓同學們得到很多助益。
出版〈甘露道期刊〉的目的
把最實用的佛法傳播出去、傳承下去
這一些內容,是洪錦坤居士成立的甘露道出版社編輯團隊、還有一些義工們共同整理出來的。
他們先要把我講解的內容一字一字地聽打出來,又要一句一句地將文字上到影片裡,然後再整理成文章,十分辛苦。而上好字幕的影片,也已經上傳到YouTube了,所以這一些內容同樣也可以在網路上看到。
既然YouTube上可以看到影像檔,為什麼還要作成期刊呢?雖然影像檔可以聽得到聲音,也看得到字幕,但是速度很快,一下子就過去了。所以他們才發心把重要 且特別有用的部分,整理成一小段、一小段的文章,然後再由我加上標題;而這個標題 就是這一段落的核心,可以協助大家掌握法義。形成文字後,不僅可以讓大家看得更清楚、更仔細,而且隨時隨地,想要看幾次都可以。
此外,因為錄影檔 一節課就是五十分鐘,現在大家都很忙碌,沒有辦法從頭看到尾,那你們可以退而求其次,直接看期刊,在短時間內就可以掌握課程的重點。
另一方面,也是希望藉用期刊的形式,讓大家先注意到根本佛法的內涵是多麼實用,而且是實在有用、實際有用。產生興趣後,因為文章後面都會註明日期,就可以回頭在網路上收看;而因為有興趣,我想五十分鐘的時間也有耐性看完了。
還有,因為我認為對於佛法的理解最好用四種色筆來呈現,才能更精準地 傳遞佛法真實的意義。期刊就是按照我的習慣,全部都是用四色來表現。
解釋的地方,是用藍色的;重點、以及重要的法句、重要的修行方法,則是用紅色。一些特殊的名相、關鍵詞;這不僅是一般人陌生,即使是佛教徒,如果對早期佛法不熟悉的人,也不見得知道。對於這種關鍵詞,我就用綠色把它標出來,甚至於還加上框框,讓人一目瞭然,而能警覺到:「這一個辭彙 別的地方看不到,究竟是在說什麼?」而讓大家有機會學習到早期佛法的關鍵。
關鍵詞就像是一把鑰匙,可以讓我們比較容易打開學佛的門戶。最後,因為佛法強調要排除〖〔惑-業-苦〕〗,因此有關惑-業-苦的部分,我就用黑色把它標出來。
人生最大的投資就是讓佛法永續
所以,我們要感謝甘露道出版社編輯團隊,特別是洪錦坤居士和他的同修。他們真的很發心,本來都有工作的,但為了全心投入,最後都放棄了。而他們都是主動的,不是我要求他們;反而是他們要求我,要求我讓他們做這個記錄、整理的工作。
甘露道的成立,最初也是洪居士,他跟隨我有二十年了吧。他是自動發心,自願貢獻時間、體力、精力來服務大眾,而想要把這一些佛法廣為流傳出去。
以前只有錄音,接著有錄像的機器設備之後,就開始錄影。而錄音工作至今(2015年)已持續十九年了,錄影從2008年開始,也將近十年了。資料雖然已經累積得相當多,但我想如果有機會把它轉成文字,的確是佛法流傳、傳播佛法 比較實際有用的方式。
只是這麼龐大的資料,沒有相當人力的投入,很難在有限時間內完成,因此成立一個五至十人的專職工作團隊,一直是洪居士的心願。
當初他們放棄職業的收入,實際上是無私的奉獻,本來經費已經很拮据了,可是為了計畫要成立工作團隊、發行刊物、以及未來的叢書出版和網路推廣等,都需要一筆不少的費用,所以希望認同這樣做法的人可以共同來成就,自動發心、隨意-隨喜地來理性護持,或協助籌募資糧,讓工作快一點完成。而這樣可以利益他人,自己也可以得到利益。
我們可以說,人生最大投資就是使有效、有用的佛法能生生世世永續留存,而每一生,當我們來到人間時,還可以看得到、接觸到,而繼續用下去。這也是這一本小刊物出版的動機所在。
那麼 不是硬性要求同學們一定要來護持,想要共同成就這項長程弘法事業的人,就請跟甘露道出版社編輯團隊聯絡好了。
甘露道出版社
地址/新北市新店區中興路一段16號一樓
郵政劃撥/18908223 甘露道出版社有限公司
電 話/(02)2918-3927 0919247793
甘露道出版社
地址/新北市新店區中興路一段16號一樓
郵政劃撥/18908223 甘露道出版社有限公司
電 話/(02)2918-3927 0919247793
~ 講於2015.11.07 [ 根本佛教講座 ]暨2 015.11.08 [ 學佛法要 -- 佛使尊者〈一問一智慧〉導讀 ]
- 取得連結
- X
- 以電子郵件傳送
- 其他應用程式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透過五種菩提的次第來學佛--發心菩提,伏心菩提,明心菩提,出到菩提,究竟菩提
作者:
甘露道
-
透過五種菩提的次第來學佛 -- 發心菩提,伏心菩提,明心菩提,出到菩提,究竟菩提 所有的宗教都能使人安心,甚至於我們可以說,他很迷信。可是對那個迷信的人來說,他是很安心的,因為愈迷信愈安心。 但是我們認識佛教不是用迷信的,是用明心見性。其實明心,你愈廣、愈深、愈高,你也才愈有真正的安心才對。 明心見性,假設以般若法門的五種菩提來說,或者說《金剛經》包含五種菩提,第一個是「發心菩提」,有「發心菩提」才會開發「伏心菩提」;有「伏心菩提」,才有更上一層的「明心菩提」。 「明心菩提」,以《金剛經》來說,是第二度發心,然後才有「出到菩提」。所謂「出」,就是出離惑 - 業 - 苦,出離有漏的三界;「到」,到涅槃,也就是「究竟菩提」。「究竟菩提」,「究竟」就是完成,也就是 成佛了。 「發心菩提」是初發心,初發心實際上是剛才說的「世、俗的正見」。雖然還沒有開法眼,但是你有高明的常識、知識、學識可以對佛教、佛法如理思惟。你就算在這樣的狀態發心,就是有「發心菩提」;有「發心菩提」,你就曉得要修持十善業道來改善我們的身、口、意,那就是「伏心菩提」。真正法眼開、慧眼清淨,也就是明心見性,才有「明心菩提」。「明心菩提」一定會再度發心,而這個才是真發心,實質的發心。 楊郁文老師談佛法 --- 甘露道期刊 001
甘露道的佛法整理工作
作者:
甘露道
-
1973 年,楊郁文老師 帶領家人一同 歸依三寶、 受菩薩戒 , 而後 靠自修廣研經 論, 抉擇 從佛法的根源 —— 《阿含經》、巴利三藏直入佛陀的心海,從此投入阿含學 - 阿含道的研習與推廣。 楊 郁文 老師目前除於法鼓文理學院碩士班任教外,亦於以社會大眾為講授對象的法鼓推廣教育中心、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,開設「根本佛教」課程。 甘露道 出版社有鑑於針對社會大眾進行的推廣課程,更能發揮楊老師 「 根本佛教的佛學活用 」 的精神,因而將法鼓推廣 (1994 年起 ) 及 法光 (2004 年起 ) 的上課內容 全數 實錄下來,做為未來出書 及 影音成品的資料 。初時以錄音方式為主, 2008 年 7 月首次嘗試錄影,留下影音資料無數。 影音資料目前 ( 統計至 2018 年 12 月止 ) 累積約四千餘小時,其中包含錄影將近二千小時,面對如此浩瀚的資料和多元的講學內容 , 甘露道決定從楊郁文老師 2009 年啟講 , 以〈阿含要略〉為教本的 「 根本佛教講座」 (2018 年 12 月講授至慧學 106 頁 ) 著手,一方面整理成文稿、出版期刊,一方面上字幕、剪輯影片、上傳 YouTube ,再 以 「 〈阿含要略〉電子書網站 」 的形式彙整,未來亦將結集成書 , 以各種形式方便大眾研習。 此計畫從 2015 年 10 月甘露道期刊籌辦開始,慢慢摸索、修正而逐漸成形,至 2019 年 1 月 13 日第 025 期止,才整理至〈阿含要略〉「增上善學」第 10 頁,也不過是 855 個小時中的 49 個 小時而已 ( 見下附圖 ) 。 如此龐大的計畫,亟需各方面的資糧投入,歡迎有心研習 、 有志推廣阿含學 - 阿含道的大德們,加入我們的行列,奉獻您的時間、專長、智慧,或隨喜贊助,一同來護持、成就這項弘法大業。 【 專長需求 】 電腦硬體諮詢維修、網頁設計、美編排版, 聽打、校對、文稿修潤等工作。 【甘露道出版社的工作與計畫】 1.《中華阿含辭典》排版及編校。 2.楊郁文老師課程影音實錄存檔,建立史料。 3.課程實錄文字出版,先以期刊逐步實現,未來將按阿含學、阿含道次第出版系列叢書。 4.課程實錄影像製作,上字幕,上傳YouTube。 5.建立網站資料庫,統整文字與影像資料。 甘露道...
甘露道出版品
作者:
甘露道
-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