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阿含簡介》§ 2-0-4【佛法「適應世間」「化導世間」的四大宗趣】
- 取得連結
- X
- 以電子郵件傳送
- 其他應用程式
作者:
甘露道
-
上表,是我綜合許多資料編輯出來的,主要概念的了解和形成,是從印順導師《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》得到的啟發。
印順導師曾說:佛法適應世間、化導世間有四大宗趣。這個宗,就是宗旨;趣,就是可以達到;宗趣,就是可以達到的宗旨。
以三分教 ──〖修多羅〗、〖記說〗、〖祇夜〗來說,分為〈修多羅〉,〈弟子記說〉、〈如來記說〉,而〈諸天誦說〉屬祇夜。以四部阿含來說,《雜阿含經》是〈修多羅〉為主,《中阿含經》是加上〈弟子記說〉,《增一阿含經》是加上〈如來記說〉,而《長阿含經》就是在發揮〈諸天誦說〉。
①《薩婆多毗尼 毗婆沙 卷一》大23,503c
「薩婆多毗尼 毗婆沙」的漢譯是「十誦律廣解」。他提到,《雜阿含經》是說種種禪法,是坐禪人所習。我們只能說這是作者個人的認定。而《中阿含經》是為〖利根〗眾生說深義,是學問者所習。《長阿含經》主要是在破除外道,《增一阿含經》則是為諸〖天〗、〖人〗隨時說法,是為了勸化人、為了教導別人而學習的。因為《增一阿含》的內容是:一法是什麼、二法是什麼、三法是什麼。當老師的人如果有這樣的整理,教導學生可以很便利。
② 覺音尊者《四 尼柯耶》註釋書 名稱 (P.T.S. 出版)
覺音論師對四部尼柯耶的每一部都作了註釋,而這四部註釋書的名稱就分別點出了每一部的整體核心價值。《相應部》是顯揚真義為主,《中部》是破斥猶豫為主,《長部》是以開發吉祥悅意為主,而《增支部》則是滿足〖弟子〗們的希求為主。
③ 龍樹菩薩「四悉檀」的教說。《大智度論 卷一》大25,59b
悉檀,梵語sinddhânta,分析開來是sinddha anta,使究竟完成;四悉檀是龍樹菩薩對整個佛法的理解和看法。第一義悉檀,相當於〈修多羅〉、《雜阿含經》的部分,是讓我們究竟完成第一義的悉檀,就是掌握第一義。《中阿含》相當於對治悉檀;就是有缺點,有需要改正、有需要對治的,可以使我們修正過來。《長阿含》是世界悉檀;現在所說的世界,就是一般人,一般的信徒。世界悉檀相當於覺音論師說的吉祥悅意,因為看到〈諸天誦說〉、看到《長阿含經》、看到《長部》的人,特別是外道,很容易改變,能夠歸向佛教、佛法,所以有吉祥悅意。最後是各各為人生善悉檀,那就是相當於《增一阿含經》完成的。
④ 天台智者大師「修習禪觀 四隨」〈摩訶止觀 卷一〉大46,4c
四隨是 隨義、隨治、隨樂、隨宜,這裡我將它補強一下,那《雜阿含經》是隨勝義,《中阿含》是隨對治,《長阿含經》是隨好樂,而《增一阿含經》是隨適宜。
⑤⑥印順導師「由佛法長期的觀點,看每一階段聖典的特色。」〈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〉P.878cf.《佛般泥洹經》大1,175b6~9
印順導師在〈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〉裡指出,要由佛法長期發展的觀點 看每一階段的聖典的特色,這樣甚深法義為主的是《雜阿含經》,分別抉擇為主的是《中阿含經》。佛陀超越〖天魔梵〗為主,是指〖如來功德〗超越諸天、諸魔、還有大梵天王,那是《長阿含經》。《增一阿含經》則是教化弟子世、出世間善的。
《相應部》為主的《四部阿含》,相當於顯揚真義。大乘初期空相應教,遣除一切有情契入無我性為主,重在對治,那是大乘佛法初期。秘密大乘佛法,已經是為了度劣慧、癡愛的人。大乘佛法後期,真常不空如來藏教,那是點出眾生心 自性清淨,而為眾生 生善解脫成佛的本因,重在為人生善。
由上 我們可以看出來,三分教、四部阿含,甚至後續的佛法 ── 初期大乘佛法、後期大乘佛法,最後秘密大乘佛法,實際上每一個時期都有他發揮的重點在。我們有了這樣的理解,再接觸到佛教、佛法的資料時,就比較能掌握它的重點,知道它希望我們能了解什麼,也比較有能力如實地吸收。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透過五種菩提的次第來學佛--發心菩提,伏心菩提,明心菩提,出到菩提,究竟菩提
作者:
甘露道
-
透過五種菩提的次第來學佛 -- 發心菩提,伏心菩提,明心菩提,出到菩提,究竟菩提 所有的宗教都能使人安心,甚至於我們可以說,他很迷信。可是對那個迷信的人來說,他是很安心的,因為愈迷信愈安心。 但是我們認識佛教不是用迷信的,是用明心見性。其實明心,你愈廣、愈深、愈高,你也才愈有真正的安心才對。 明心見性,假設以般若法門的五種菩提來說,或者說《金剛經》包含五種菩提,第一個是「發心菩提」,有「發心菩提」才會開發「伏心菩提」;有「伏心菩提」,才有更上一層的「明心菩提」。 「明心菩提」,以《金剛經》來說,是第二度發心,然後才有「出到菩提」。所謂「出」,就是出離惑 - 業 - 苦,出離有漏的三界;「到」,到涅槃,也就是「究竟菩提」。「究竟菩提」,「究竟」就是完成,也就是 成佛了。 「發心菩提」是初發心,初發心實際上是剛才說的「世、俗的正見」。雖然還沒有開法眼,但是你有高明的常識、知識、學識可以對佛教、佛法如理思惟。你就算在這樣的狀態發心,就是有「發心菩提」;有「發心菩提」,你就曉得要修持十善業道來改善我們的身、口、意,那就是「伏心菩提」。真正法眼開、慧眼清淨,也就是明心見性,才有「明心菩提」。「明心菩提」一定會再度發心,而這個才是真發心,實質的發心。 楊郁文老師談佛法 --- 甘露道期刊 001
甘露道的佛法整理工作
作者:
甘露道
-
1973 年,楊郁文老師 帶領家人一同 歸依三寶、 受菩薩戒 , 而後 靠自修廣研經 論, 抉擇 從佛法的根源 —— 《阿含經》、巴利三藏直入佛陀的心海,從此投入阿含學 - 阿含道的研習與推廣。 楊 郁文 老師目前除於法鼓文理學院碩士班任教外,亦於以社會大眾為講授對象的法鼓推廣教育中心、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,開設「根本佛教」課程。 甘露道 出版社有鑑於針對社會大眾進行的推廣課程,更能發揮楊老師 「 根本佛教的佛學活用 」 的精神,因而將法鼓推廣 (1994 年起 ) 及 法光 (2004 年起 ) 的上課內容 全數 實錄下來,做為未來出書 及 影音成品的資料 。初時以錄音方式為主, 2008 年 7 月首次嘗試錄影,留下影音資料無數。 影音資料目前 ( 統計至 2018 年 12 月止 ) 累積約四千餘小時,其中包含錄影將近二千小時,面對如此浩瀚的資料和多元的講學內容 , 甘露道決定從楊郁文老師 2009 年啟講 , 以〈阿含要略〉為教本的 「 根本佛教講座」 (2018 年 12 月講授至慧學 106 頁 ) 著手,一方面整理成文稿、出版期刊,一方面上字幕、剪輯影片、上傳 YouTube ,再 以 「 〈阿含要略〉電子書網站 」 的形式彙整,未來亦將結集成書 , 以各種形式方便大眾研習。 此計畫從 2015 年 10 月甘露道期刊籌辦開始,慢慢摸索、修正而逐漸成形,至 2019 年 1 月 13 日第 025 期止,才整理至〈阿含要略〉「增上善學」第 10 頁,也不過是 855 個小時中的 49 個 小時而已 ( 見下附圖 ) 。 如此龐大的計畫,亟需各方面的資糧投入,歡迎有心研習 、 有志推廣阿含學 - 阿含道的大德們,加入我們的行列,奉獻您的時間、專長、智慧,或隨喜贊助,一同來護持、成就這項弘法大業。 【 專長需求 】 電腦硬體諮詢維修、網頁設計、美編排版, 聽打、校對、文稿修潤等工作。 【甘露道出版社的工作與計畫】 1.《中華阿含辭典》排版及編校。 2.楊郁文老師課程影音實錄存檔,建立史料。 3.課程實錄文字出版,先以期刊逐步實現,未來將按阿含學、阿含道次第出版系列叢書。 4.課程實錄影像製作,上字幕,上傳YouTube。 5.建立網站資料庫,統整文字與影像資料。 甘露道...
甘露道出版品
作者:
甘露道
-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