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阿含簡介》§ 1-0-1【阿含之音、義】
- 取得連結
- X
- 以電子郵件傳送
- 其他應用程式
作者:
甘露道
-
【阿含】──Āgama,是 ā+√gam,√gam 這個字根是「去」,ā 是反方向,去的反方向就是「來」,所以 Āgama 是「來」的意思。 而是什麼來 ? 【佛法】來。 佛法會自己走過來嗎 ? 是「傳來」的。 由第一代,也就是佛陀親口說的、親口印證的,然後這一些法再一代一代傳承下來。 或者是在當代,由甲地傳到乙地、又傳到丙地,這樣傳播開來。
所以阿含即【聖教】── 佛陀和怹印證的【教誡】,所謂教授-教誡,而往四方傳播開來、往後代傳承下去。
阿含是傳來的,表示說話的人不是胡說八道,是有根據的。 所根據的就是傳來的佛陀的教授-教誡,而它的第一手就是佛陀。
以下列舉幾個Monier-Williams梵英字典的意義:
①. coming near ≒ 唐 玄奘譯《瑜伽師地論 卷85》:傳「來」
《瑜伽師地論》卷85提到:『如是四種,師、弟展轉傳來于今。』這傳來的「來」,就是 Āgama。
②. approaching ≒ 姚秦 僧肇〈長阿含 序〉:法「歸」
晉 道安〈四阿鋡暮抄 序〉:「趣」無
〈長阿含 序〉說:『阿含,秦言 法歸。』法歸的歸,就是歸趣,此外也有〖歸依〗的意思。而〈四阿鋡暮抄 序〉則說:『阿鋡暮者,秦言 趣無也。』「趣」是趨近;因為阿含的目的是要作證〖涅槃〗,所以〖無〗不是一無所有的無,而是沒有〖〔惑業苦〕〗,也就是「涅槃」的狀態。
③. a traditional doctrine or precept ≒ 唐 玄奘譯《瑜伽師地論 卷85》:「傳」來
引用的內容和①相同,這傳來的「傳」,即傳承、傳播。
④. collection of such doctrines,(Nikāya) ≒ 蕭齊 僧伽跋陀羅譯《善見律 毗婆娑 卷1》: 容受聚「集」
《善見律 毗婆娑》卷1:『容受聚集義名 阿含。』容受聚集的「集」,是集合的意思,是指 將四處不同時代、不同地方所說的佛法 分門別類 集合起來,再往下傳承,這就是《阿含經》。
所以阿含即【聖教】── 佛陀和怹印證的【教誡】,所謂教授-教誡,而往四方傳播開來、往後代傳承下去。
阿含是傳來的,表示說話的人不是胡說八道,是有根據的。 所根據的就是傳來的佛陀的教授-教誡,而它的第一手就是佛陀。
以下列舉幾個Monier-Williams梵英字典的意義:
①. coming near ≒ 唐 玄奘譯《瑜伽師地論 卷85》:傳「來」
《瑜伽師地論》卷85提到:『如是四種,師、弟展轉傳來于今。』這傳來的「來」,就是 Āgama。
②. approaching ≒ 姚秦 僧肇〈長阿含 序〉:法「歸」
晉 道安〈四阿鋡暮抄 序〉:「趣」無
〈長阿含 序〉說:『阿含,秦言 法歸。』法歸的歸,就是歸趣,此外也有〖歸依〗的意思。而〈四阿鋡暮抄 序〉則說:『阿鋡暮者,秦言 趣無也。』「趣」是趨近;因為阿含的目的是要作證〖涅槃〗,所以〖無〗不是一無所有的無,而是沒有〖〔惑業苦〕〗,也就是「涅槃」的狀態。
③. a traditional doctrine or precept ≒ 唐 玄奘譯《瑜伽師地論 卷85》:「傳」來
引用的內容和①相同,這傳來的「傳」,即傳承、傳播。
④. collection of such doctrines,(Nikāya) ≒ 蕭齊 僧伽跋陀羅譯《善見律 毗婆娑 卷1》: 容受聚「集」
《善見律 毗婆娑》卷1:『容受聚集義名 阿含。』容受聚集的「集」,是集合的意思,是指 將四處不同時代、不同地方所說的佛法 分門別類 集合起來,再往下傳承,這就是《阿含經》。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透過五種菩提的次第來學佛--發心菩提,伏心菩提,明心菩提,出到菩提,究竟菩提
作者:
甘露道
-
透過五種菩提的次第來學佛 -- 發心菩提,伏心菩提,明心菩提,出到菩提,究竟菩提 所有的宗教都能使人安心,甚至於我們可以說,他很迷信。可是對那個迷信的人來說,他是很安心的,因為愈迷信愈安心。 但是我們認識佛教不是用迷信的,是用明心見性。其實明心,你愈廣、愈深、愈高,你也才愈有真正的安心才對。 明心見性,假設以般若法門的五種菩提來說,或者說《金剛經》包含五種菩提,第一個是「發心菩提」,有「發心菩提」才會開發「伏心菩提」;有「伏心菩提」,才有更上一層的「明心菩提」。 「明心菩提」,以《金剛經》來說,是第二度發心,然後才有「出到菩提」。所謂「出」,就是出離惑 - 業 - 苦,出離有漏的三界;「到」,到涅槃,也就是「究竟菩提」。「究竟菩提」,「究竟」就是完成,也就是 成佛了。 「發心菩提」是初發心,初發心實際上是剛才說的「世、俗的正見」。雖然還沒有開法眼,但是你有高明的常識、知識、學識可以對佛教、佛法如理思惟。你就算在這樣的狀態發心,就是有「發心菩提」;有「發心菩提」,你就曉得要修持十善業道來改善我們的身、口、意,那就是「伏心菩提」。真正法眼開、慧眼清淨,也就是明心見性,才有「明心菩提」。「明心菩提」一定會再度發心,而這個才是真發心,實質的發心。 楊郁文老師談佛法 --- 甘露道期刊 001
甘露道的佛法整理工作
作者:
甘露道
-
1973 年,楊郁文老師 帶領家人一同 歸依三寶、 受菩薩戒 , 而後 靠自修廣研經 論, 抉擇 從佛法的根源 —— 《阿含經》、巴利三藏直入佛陀的心海,從此投入阿含學 - 阿含道的研習與推廣。 楊 郁文 老師目前除於法鼓文理學院碩士班任教外,亦於以社會大眾為講授對象的法鼓推廣教育中心、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,開設「根本佛教」課程。 甘露道 出版社有鑑於針對社會大眾進行的推廣課程,更能發揮楊老師 「 根本佛教的佛學活用 」 的精神,因而將法鼓推廣 (1994 年起 ) 及 法光 (2004 年起 ) 的上課內容 全數 實錄下來,做為未來出書 及 影音成品的資料 。初時以錄音方式為主, 2008 年 7 月首次嘗試錄影,留下影音資料無數。 影音資料目前 ( 統計至 2018 年 12 月止 ) 累積約四千餘小時,其中包含錄影將近二千小時,面對如此浩瀚的資料和多元的講學內容 , 甘露道決定從楊郁文老師 2009 年啟講 , 以〈阿含要略〉為教本的 「 根本佛教講座」 (2018 年 12 月講授至慧學 106 頁 ) 著手,一方面整理成文稿、出版期刊,一方面上字幕、剪輯影片、上傳 YouTube ,再 以 「 〈阿含要略〉電子書網站 」 的形式彙整,未來亦將結集成書 , 以各種形式方便大眾研習。 此計畫從 2015 年 10 月甘露道期刊籌辦開始,慢慢摸索、修正而逐漸成形,至 2019 年 1 月 13 日第 025 期止,才整理至〈阿含要略〉「增上善學」第 10 頁,也不過是 855 個小時中的 49 個 小時而已 ( 見下附圖 ) 。 如此龐大的計畫,亟需各方面的資糧投入,歡迎有心研習 、 有志推廣阿含學 - 阿含道的大德們,加入我們的行列,奉獻您的時間、專長、智慧,或隨喜贊助,一同來護持、成就這項弘法大業。 【 專長需求 】 電腦硬體諮詢維修、網頁設計、美編排版, 聽打、校對、文稿修潤等工作。 【甘露道出版社的工作與計畫】 1.《中華阿含辭典》排版及編校。 2.楊郁文老師課程影音實錄存檔,建立史料。 3.課程實錄文字出版,先以期刊逐步實現,未來將按阿含學、阿含道次第出版系列叢書。 4.課程實錄影像製作,上字幕,上傳YouTube。 5.建立網站資料庫,統整文字與影像資料。 甘露道...
甘露道出版品
作者:
甘露道
-
留言
張貼留言